1
小兒穿衣要適量,宜少不宜多
俗話說:“欲要小兒安,常帶三分饑和寒。”小兒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,而小兒又多喜歡活動。小兒衣服穿的少一些,適合于小兒好動及代謝旺盛的特點。這不僅不會凍著小孩,還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鍛煉,也會少患感冒。
相反,如果穿的過多,平時稍一活動就感到熱的難受,因此,大大限制了小兒的活動。此外,衣服穿的過多,小兒出汗多,這不僅喪失體液,而且也會使“毛孔”經常處于“開放狀態(tài)”,易受風寒侵襲,易受涼感冒。
2
增減衣服要及時和適量
隨著氣候的變化,給小兒的増減衣服要及時適量。寶寶合適的外在溫度是26℃,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,根據(jù)“穿衣溫度=26℃-室溫”的公式,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。
較厚羽絨服相當于9℃,薄款羽絨服是6℃,稍厚彈力絮棉衣5℃,厚羊毛衫4℃,棉背心4℃,抓絨衣服、薄外套3℃,厚棉毛衫2℃,薄棉毛衫是1℃。如今天的溫度為22℃,則穿衣溫度=26-22=4=1+3=2+2,那么給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(1℃)+一件抓絨衣服或薄外套(3℃)就可以即可。或者兩件厚棉毛衫即可。
3
“三暖一涼”穿秋衣
秋季寶寶穿衣法則:給寶寶穿衣服,要保持頭部散熱,頭部過暖反而會令寶寶心煩頭暈;衣服不要穿太多,以不妨礙寶寶活動為前提。媽媽可以隨時摸寶寶的手,如果手上的溫度適中而頸背又沒有汗的,說明寶寶穿的衣服量適中。查看寶寶穿衣是否合適,只要保證“三暖一涼”就可以,一是手暖、二是肚暖,三要足暖,四要頭涼。
手暖:撫摩寶寶手心,如果是溫熱而無汗,證明穿衣是得當?shù)摹?/div>
肚暖: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,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,就會肚子痛,從而損傷脾胃功能、使脾胃不能正常穩(wěn)定地運轉,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吸收,所以,“肚暖”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(huán),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肚皮。
足暖:腳部皮膚神經末梢豐富,是對外界較為敏感的地方。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,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。
頭涼: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,孩子經由體表散發(fā)的熱量,有1/3是由頭部發(fā)散,如果頭部捂得嚴嚴實實,反而不利于體熱蒸發(fā),特別是當孩子發(fā)燒時,更不可捂住頭部。